一分钟赛车是不是官方

《雪心赋》<论龙穴真假>原文图 现代文解读

《雪心赋》第七章<论龙穴真假>原文图

现代文解读卜则巍  著  董德彰  注怹烎地理  解读  2025.02.18

图片

第一节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论述龙穴真假的判断方法,涉及山水形势、穴位特征、阴阳配合等风水理论,体现古人对地理环境与居住关系的理解,内容提要如下:

山水关联:以土牛隐伏、鸥鸟浮沉为喻,说明水缠与山缠、脉穴之间的紧密联系,指出水外四山汇聚、平地有突是理想格局。

穴位要点:细察朝对是否分明,左右是否交固,堂宽需留意周围环境,水乱则求其环聚。要避免势孤援寡、子弱母强的情况,警惕鹤膝蜂腰处的鬼劫及蛛丝马迹般难辨的无神龙脉。

理想格局:逆水之龙、入怀之案是理想形势,蜂屯蚁聚之地要求圆净低回,虎伏龙蟠格局不拘泥于远近大小 。脉尽处防气绝,地卑处忌泉流,来龙有止且孤时需护托,阴阳相生,重视雌雄、贵贱关系。

特殊情况:雌雄交度需得水,龙虎护胎不能过穴;龙虎生峰为佳,忌在泥水地边寻穴。出身处列屏列帐、结穴处带褥带裀为好。同时提到水底、石间等特殊穴位,强调需有明师凭借道眼才能识别。

第二节  原文导读

第七章论龙穴真假

若见土牛隐伏,水缠便是山缠;

或如鸥鸟浮沉,脉好自然穴好。

水外要四山来会,平中得一突为奇。

细寻朝对之分明,的要左右之交固。

堂宽无物,理合辩于周围;

水乱无情,义合求于环聚。

当生不生者,势孤援寡;

见死不死者,子弱母强。

鹤膝蜂腰恐鬼劫,去来之未定;

蛛丝马迹无神龙,落泊以难明。

仿佛高低,依稀绕抱。

求吾所大欲,无非逆水之龙;

使我快于心,必得入怀之案。

蜂屯蚁聚,但要圆净低回;

虎伏龙蟠,不拘远近大小。

脉尽处须防气绝,地卑处切忌泉流。

来则有止,止则或孤,须求护托;

一不能生,生物必两,要合阴阳。

有雌有雄,有贵有贱。

其或雌雄交度,不得水则为失度;

倘如龙虎护胎,不过穴则为漏胎。

可喜者,龙虎身上生峰;

可恶者,泥水地边寻穴。

出身处要列屏列帐,结穴处要带褥带裀。

当求隐显之亲疏,仍审怪奇之趋舍。

犀角虎牙之脱漏,名为诉告之星;

骊珠玉几之端圆,即是贡陈之相。

亦有穴居水底,奇脉异踪;

更有穴在石间,剥龙换骨。

水底必须道眼,石间贵得明师。

岂知地理自有神,谁识桑田能变海。

第三节  现代文解读        原文:

若见土牛隐伏,水缠便是山缠。

或如鸥鸟浮沉,脉好自然穴好。

原注:结穴处号土牛。隐者,穴之隈藏也。夫穴即隈藏,则砂回而水自抱矣。杨公云:水抱应知山来抱,水不抱兮山不到。故曰:水缠便是山缠。

殴,水鸟也。言脉之行如茑鸟浮水一样,或浮或沈,来则有送,止则有合,必结大局。故曰脉好自然穴好,陶公《捉脉赋》云:遗迹失踪,湖直欧鸟,亦此谓也。

怹烎地理解读:这部分内容是对文中关于“土牛隐伏”及“鸥鸟浮沉”相关概念的进一步阐释,具体解读如下:

“土牛隐伏”解读

结穴处的“土牛”指代:文中指出“结穴处号土牛”,即把结穴的地方称作“土牛” 。

“隐”的含义:“隐者,穴之隈藏也”,这里的“隐”意思是穴位处于隐蔽、曲折隐蔽的位置。

山水关系阐述:因为穴位隐蔽,所以周围的砂(指穴场周围的山峦)会回环,水流也自然环抱。引用杨公的话“水抱应知山来抱,水不抱兮山不到”来进一步说明山水之间的依存关系,即水流环抱就意味着山脉环绕,从而得出“水缠便是山缠”的结论。

“鸥鸟浮沉”解读

“鸥”的指代:“鸥,水鸟也”,明确“鸥”是一种水鸟。

龙脉走势类比:“言脉之行如鸥鸟浮水一样,或浮或沉”,将龙脉的走势类比为鸥鸟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形象地说明龙脉行进时,有来有送,有起有伏。

格局结论:“来则有送,止则有合,必结大局”,当龙脉像鸥鸟浮沉般有这样的态势时,会形成大的风水格局,所以得出“脉好自然穴好”的观点。并且还引用陶公《捉脉赋》中“遗迹失踪,湖直欧鸟”来印证这种说法。 总体而言,这部分内容通过对“土牛隐伏”和“鸥鸟浮沉”的解释,加深对前文风水理论中关于山水与龙脉、穴位关系的理解。

师之语:若见结穴处(土牛)隐伏,定知水缠也是山缠。龙脉或如鸥鸟有浮有沉,脉好自然穴好。

原文:

水非要四山来会;如珠星一家为奇。

原注:好穴须贵得水,然水外又贵四山拱会,周密无风,否则空缺而不能聚气也。邓氏曰:平洋之地,微露毛脊,员者如浮鸥如星如玉尺如芦龟。曲者如蛇如带,方员大小才等,如龟鱼蛙蛤之类,皆地之吉。气涌起,土亦随之而起。此皆平中起星,多成大地矣。

怹烎地理解读: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风水理论中关于水与四山以及特殊地形的相关解读,具体如下:

水与四山的关系

水与四山拱会的重要性:强调好的穴位一定要有好的水,而且在水的外围,四周的山峦能够拱卫会合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周密而没有风的环境,否则就会有空缺,导致无法聚集生气。这里体现了风水理论中对整体环境协调性和聚气功能的重视。

特殊地形的吉象

平洋之地的吉象地形:在平洋之地,有一些特殊的地形被视为吉象。例如微微露出像毛发般的脊状地形,圆形的像浮在水面的鸥鸟、像星星、像玉尺、像芦龟;弯曲的像蛇、像带子;还有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大小差不多像龟、鱼、蛙、蛤之类的地形,这些都是大地呈现出的吉利气场的表现。

吉象地形与地气的关系:当地下的吉利气场涌起时,地面的土也会随之隆起,形成上述这些特殊的地形。这些在平坦之地中隆起的像星星一样的地形,大多能形成大的风水宝地,反映了古人根据地形特征判断风水优劣的观念。

师之语:穴贵得水,然水外又贵四山拱会,周密藏风,否则空缺,不能聚气。平洋之地,脉脊微露如珠如星,是地之吉气涌凸,此平中起突,多成大地。

原文:

细寻朝对之分明;的要左右之交固;

堂宽无物,理合辨于周围;

水乱无情,义合乎于环聚。

原注:来龙即吉,须要仔细寻看朝山特与不特,有情与无情,择其特来有情者对之。再审其美与不美,观其主客分明,龙虎相当。否则顾此失彼,非吉矣。

明堂宽阔无案,必要四围罗城周密,最忌空旷,宜详辩之。无情者,散漫也。水虽无情,但须环抱义合,求其环抱会聚之处为明堂,则气聚脉正而成吉地矣。

怹烎地理解读:这部分内容是对风水格局中明堂与水的相关要点详细解读,主要观点如下:

朝山的重要性及观察要点

朝山的特性判断:在风水理论中,当确定来龙是吉利的之后,要仔细观察朝山的情况。需要判断朝山是否 “特来”,即是否突出、明显,以及是否“有情”,也就是看起来是否与主山相互呼应、配合,选择那些特别突出且与主山有情的朝山相对应才是好的风水格局。

朝山的美观及主客关系:除了观察朝山的特性,还要审视朝山美丑,以及主山与朝山之间是否主客分明,只有主客关系协调,才符合风水吉象。

左右龙虎的关系

龙虎平衡的意义:“左右之交固”中的 “左右”一般指的是龙虎砂,即穴位左右两侧的山峦。要审视左右两侧的山峦是否相互对称、稳固,达到平衡的状态,只有龙虎相当,才能形成良好的风水气场,否则顾此失彼,就不是吉利的风水格局。

明堂宽阔时的考量:“堂宽无物,理合辨于周围”,此处“堂”指明堂,若明堂宽阔且前方无案山遮挡,就需着重留意四周的罗城(环绕穴场的山峦)。罗城应周密,忌讳出现空旷的情况,所以要仔细分辨四周环境是否符合要求,良好的罗城能辅助聚气。

水势杂乱时的处理:“水乱无情,义合求于环聚”,“水乱无情” 形容水流散漫无序。即便水势看似杂乱,但从风水意义上,应寻找水流环抱、汇聚之处作为明堂。因为水流环抱会聚可使气聚集、龙脉端正,如此才能形成吉利的风水之地,强调了水的环抱聚合对营造吉地的重要性。

师之语:仔细寻看朝山有情无情对照分明;穴要左右回环交固;明堂宽阔无物拦遮,理合辨于四周有围;水乱无情,义合求于环聚有情。

原文:

当生不生者,势孤援寡;

见死不死者,子弱母强。

原注:脉以活动从容为生,孤单急硬为死,其龙脉之来,虽则活运为生,入首却不作穴,是当生而反不生也。由其来势左右无从无送或被风吹来割,孤独寡后而生气飘散也。脉诀云:雾内孤单必主贫寒。龙脉之来,虽欠顿伏活动为死,入首又作穴者,由其祖宗耸拔,远祖气厚,是子弱母强而作,气不尽丧。故云见死不死。

怹烎地理解读:这部分内容是对风水理论中关于龙脉“生”“死” 状态及其影响的解读:

当生不生

“生”的标准:在风水理论中,龙脉以活动从容的状态为生,这样的龙脉被认为具有良好的生气和运势。

当生不生的表现及原因:如果龙脉来势虽看似有活力,但到了入首之处却不能形成合适的穴位,这就是“当生不生者”。原因在于其来势左右没有山脉护送,或者受到风的吹割,使得龙脉显得孤独无援,缺乏后续的支持,导致生气飘散,无法聚集形成吉穴,所以会主贫寒。

当死不死

“死”的标准:龙脉来势如果缺乏顿伏活动,显得呆滞、不灵活,这在风水上被视为“死”的状态。

当死不死的表现及原因:当龙脉呈现这种“死”态,但入首处却又能形成穴位,这就是“当死不死”。这是因为其祖宗山脉耸拔,远祖所积累的气很厚重,即使当前的龙脉表现不佳,但凭借祖宗的余气,仍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气场,不至于完全丧失生气,所以能在看似不佳的情况下仍可作穴。

师之语:龙脉以活动从容为生。若生脉入首不结穴,是当生不生,此必是左右无从无送,势孤援寡。龙脉以孤单急硬为死。若其离祖不远,气尚厚,是子弱母强,而作气不尽丧,故称见死不死。

图片

        原文:

鹤膝蜂腰恐鬼劫,去来之未定。

蛛丝马迹无神龙,落泊以难明。

原注:鹤膝者,龙之过峡处中大而两头小也。蜂腰者,细而不欲断也。鬼劫者,分枝劈脉也。分劈短者上者为鬼,多者长者为劫,蜂腰鹤膝本是结局龙脉,但恐鬼劫散乱,或去或来,分夺未定,则生气为其耗,而吉穴不能成也。杨公云:鬼劫便是龙身去,劫去不回无美丽。当观鬼劫之龙,多结神垣社庙而已。《神鉴歌》云:劈脉分枝是鬼龙,直如鹅头曲如弓,小名为鬼大为劫,只为神庙有灵通。

高山行龙势险而有此易明也,蛛丝马迹似无,龙神落迫,抛踪闪迹,藕断丝连,最难明也。故杨公云:抛梭马迹线如丝,蜘蛛过水上滩鱼,惊蛇入草失行迹,断脉断迹鱼来临是也。

怹烎地理解读:这部分主要围绕“鹤膝蜂腰”与“蛛丝马迹”两种龙脉形态,阐述其吉凶判断及特点:

鹤膝蜂腰与鬼劫

形态描述:“鹤膝” 指龙脉过峡处中间大、两头小;“蜂腰” 是说龙脉过峡细但不断。此二者本是龙脉将结穴的形态。

鬼劫影响:“鬼劫” 指龙脉分枝劈脉,短且上翘的分枝为 “鬼”,多且长的分枝为 “劫”。若在鹤膝蜂腰处有鬼劫,会使龙脉生气耗散,难以形成吉穴。因鬼劫方向不定,或去或来,扰乱龙脉生气。

吉凶论断:此类受鬼劫影响的龙脉,多只能结出神垣社庙之地,难以有更好的风水格局。

蛛丝马迹与龙神落泊

形态描述:“蛛丝马迹” 形容龙脉像蛛丝、马迹般,似有若无,踪迹难寻,如同藕断丝连,呈现一种抛踪闪迹的状态。

判断难点:这种龙脉形态在高山行龙中,因山势险峻,更难辨认。因其过于细微、隐蔽,不易察觉其走势和特征,给风水判断带来困难。

师之语:鹤膝为龙脉的中间大两头小处,蜂腰为龙脉中间细而欲断处。鬼劫为脉之枝擘,枝擘短小者为鬼,多长者为劫。鹤膝蜂腰本是结局之龙,但恐鬼劫散乱来去未定,而吉穴不能成也。蛛丝马迹似无神龙落泊,故龙脉难明。即下文“高低仿佛,绕抱依稀”。

原文:

仿佛高低,依稀绕抱。

解:此结上文示定难明之意,言寻龙脉者,当于高低仿佛处,在其高一寸者为龙,低一寸者为水,则脉可寻矣。又于远抱处,审其何者真为环远,何者真为拱抱,则穴可成矣。

怹烎地理解读:这段内容是对“仿佛高低,依稀绕抱”的解读,主要讲述了寻找龙脉和确定穴位的方法与要点,具体如下:

寻龙脉之法:“仿佛高低”意在说明寻找龙脉时,要留意那些高低不太明显、仿佛难辨的地方。其中高一寸的地方可视为龙,低一寸的地方则为水。通过这种细微的高低差别来探寻龙脉的走向,强调了寻龙时对地形高低变化的细致观察。

定穴位之法:“依稀绕抱”是说在观察远处山峦环抱的情况时,要仔细分辨哪些是真正意义上的环绕、拱抱。只有准确判断出真正拱抱有情的山峦,才能确定合适的穴位,因为合适的环抱形态有助于聚集生气,形成吉利的风水穴位。

图片

原文:

求吾所大欲,无非逆水之龙。

使我快于心,必得入怀之案。原注:逆水之龙为重,福应速。顺水之龙,福应之迟,故吾欲其逆也。葬书问答有云:万事皆顺,惟地理喜逆,正此谓也。凡案山欲其近岙弯抱,如龙之蟠,如凤之舞,如弓之卧,如机之平,俱要逆水抱身,此入怀之案也。得案入怀,****生气,穴下元辰关闭周密,发福最急,此相地者必以此为快心也。

图片

怹烎地理解读:这部分着重阐述了逆水之龙与入怀之案在风水中的重要意义与福应特点:

逆水之龙:风水观念中,逆水之龙备受重视,因其能带来快速的福应。相比之下,顺水之龙福应迟缓。《葬书问答》强调 “万事皆顺,惟地理喜逆”,突出风水上对逆水之龙的偏好,认为其能更好地汇聚生气,带来福祉。

入怀之案:案山理想状态是近且呈岙弯抱之势,像龙盘、凤舞、弓卧、机平,关键是要逆水抱身,此即入怀之案。这种案山形态能使生气聚集,穴位下方元辰位周密关闭,从而迅速发福。对于相地者而言,寻得入怀之案是令人快心之事,因其是吉利风水格局的重要标志。

师之语:我所求的大欲望,无非是逆水之龙。使我心大快乐的,是得逆水抱身的案山。

原文:

蜂屯蚁聚,但要圆净低回。

虎伏龙蟠,不拘远近大小。

原注:穴前小山,垒垒叠叠,其多如蜂如蚁之屯聚而不散乱,其形取圆净低回而不粗恶,如大将居中,三军环卫,后拥前迎,左回右顾,无一而不伏降,无一而不听命,此大富贵之地也。凡真龙落处,自然青龙蜿蜒,白虎驯伏,所以成其吉穴也。何拘大小远近哉?经云:龙蟠凤而有情,虎降伏而不惊是为吉形。

怹烎地理解读:这部分主要说明了穴前小山及龙虎砂在风水格局中的理想形态与意义:

蜂屯蚁聚之态:“蜂屯蚁聚”描述的是穴前小山众多的情形,这些小山应像蜂群、蚁群聚集那样,虽数量多但不杂乱。其形状要 “圆净低回”,即圆润、干净且形态低缓、回环,不能显得粗糙、凶恶。如此格局,仿佛大将坐镇中央,三军整齐环卫,前后左右呼应有序,象征着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与和谐秩序,是大富大贵之地的标志。这体现了风水对穴前微观环境形态的细致要求,认为和谐有序的小山布局能营造良好气场。

虎伏龙蟠之势:“虎伏龙蟠” 指的是风水格局中的龙虎砂,即穴位左右两侧的山峦。真龙落处,自然会呈现青龙蜿蜒、白虎驯伏的状态。在判断吉穴时,无需拘泥于龙虎砂的大小与远近,只要能像龙盘曲、虎俯伏,相互呼应且姿态平和,就是吉利的形态。如经文所说 “龙蟠凤而有情,虎降伏而不惊”,强调龙虎砂的态势应相互协调,共同营造稳定、祥和的风水气场。

师之语:穴前小山累累叠叠如蜂蚁之屯,只要圆净低回的。青龙蟠卧有情,白虎降伏而不惊,不拘其远近大小。

原文:

脉尽处须防气绝,地卑处切忌泉流。

来则有止,止则或孤,须求护托。

原注:寻龙虽以脉尽为然,太至脉尽处,恐是穷极气绝之所,故腰结之地,势蟠曲猛,分牙布爪,吐露兴云,结穴之外,有三五里山势未尽,皆是余气而回转辅佐,此是大地。杨公云:好地多从腰里落,回转余枝作城郭是也。然或尽处顿起星峰,四顾有情,亦宜详之,又不拘于此也。徐氏曰:此句不专论龙,凡立穴亦须得中,慎如脱乎生气,无于脉尽处扦,庶免经气之葬也。凡卑湿之地,天心不起,穴法不明,四时水出,内无生气,则主绝祠之兆。

怹烎地理解读:这段内容主要是关于风水堪舆中寻龙点穴的注意事项,具体解读如下:

脉尽处防气绝:寻找龙脉时,虽然一般认为龙脉尽头可能是结穴之处,但又担心此处是气绝之地。像腰结之地,山势蟠曲有力,有分牙布爪、兴云吐雾之象,结穴之外若有三五里山势未尽,余气回转辅佐,才是大地。不过,若龙脉尽头突然崛起星峰,且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也可能是好的结穴处,不能一概而论。徐氏还强调,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寻龙,立穴也应选在有生气之处,避免在脉尽气绝处下扦,以免葬法不当。

地卑处忌泉流:地势低洼潮湿的地方,往往天心不隆起,穴位难以确定,且四季有水流,内部缺乏生气,在风水上被认为是主绝嗣的不祥之兆,所以要避免在此处点穴。

师之语:龙脉到头已尽处须防气也到头已绝,地低卑处切忌有泉水流。有来则有止,止则或孤单,须求左右前后有护托。

原文:

一不能生,生物必两,要合阴阳。

有雌有雄,有贵有贱。

原注:经曰:势来形止,是谓全气。全气之地,当葬其止。然或止处不生枝脉,是单山独龙,谓之露情。须求两边夹辅之山,或隔水来 护托者,立为吉也。

孤阴独阳谓之“一”。凡龙脉体势来如仰掌,名曰独阳。纯阳则男子无妇。凡龙脉来如背脊,名曰孤阴,纯阴则美女无夫。故阴阳不交而不育,故一不能生也。一阴一阳谓之“两”,务要阴中求阳,阳中有阴,阴阳配合则生成之机不息,方为大地也。

雌雄之情义,亦阴阳之配合。故龙穴砂水宾主龙虎皆有雌雄,大概不过言其情义相恋而已。《神鉴歌》云:寻地先须寻祖宗,更于山水认雌雄。若是无交会,何必觅后龙。《龙经》云:雌若为龙雄作应,雄若为龙雌听命。山势无情,左右飞走,则谓之雌雄不顾,决不言结穴也。尖秀方员端正,环抱有情,山水之贵也,蠢恶急硬软斜,反背无情,山水之贱也。

怹烎地理解读:这段阐述了风水格局中阴阳配合、雌雄关系以及山水贵贱的重要理念:

阴阳配合与龙脉结穴

避免单山独龙:依据风水经典,理想的风水格局是“势来形止”,即龙脉气势奔腾而来,到结穴处停顿。但如果停顿处不生枝脉,形成单山独龙,即为“露情”,不吉。此时需有两边夹辅之山,或隔水来护托,才为吉利。

阴阳交合为要:“孤阴独阳谓之'一’”,比如龙脉来势如仰掌,称独阳,纯阳象征男子无妻;龙脉来如背脊,叫孤阴,纯阴代表美女无夫。阴阳不交无法孕育生机,所以 “一不能生”。只有 “一阴一阳谓之'两’”,做到阴中求阳、阳中有阴,阴阳配合,才能让生机不息,形成大地。

雌雄关系与山水贵贱

雌雄情义配合:“雌雄之情义,亦阴阳之配合”,在风水格局中,龙、穴、砂、水、宾主、龙虎等元素都存在雌雄关系,其核心是强调各元素间情义相恋、相互配合。如《神鉴歌》《龙经》所述,寻地要先寻祖宗,山水需辨雌雄,雌雄应相互呼应交会,否则难以结穴。

山水贵贱判断:山水形态可判断贵贱。尖秀、方员(圆)、端正且环抱有情的山水,被视为贵;蠢恶、急硬、软斜、反背无情的山水,则为贱。这体现了风水对山水形态与格局协调性的重视,认为不同形态的山水会带来不同的风水效应。

师之语:单阴或单阳为一,有阴有阳为两。单阴单阳不能生物,必有阴阳结合才能生物。有雌有雄,有贵有贱。其或雌雄交度,若得山不得水,则为失度。倘如青龙白虎护穴胎,不过穴则为漏胎。

图片

图片

原文:

其或雌雄交度,不得水则为失度。

倘如龙虎护胎,不过穴则为漏胎。

原注:此承上文而言雌雄失度本非一端,龙穴砂水各有雌雄交度之情。但此指穴法言之,凡气脉止处,上而有分,下而有合,则雌雄交度。若上面有分,下面无合,则为雌雄换度,不得水者,无金鱼水之界合也。

胎者,穴也,左右包藏过穴为护胎,不过为漏胎。

怹烎地理解读:以下是对这两段风水内容的详细解释:

雌雄交度与得水的关系

雌雄交度的标准:承接上文关于雌雄的论述,在风水理论中,龙、穴、砂、水等各方面都存在雌雄交度的情况。对于穴法来说,气脉停止的地方,上面有分脉,下面有合脉,这才算是雌雄交度。

不得水为失度:如果只有上面有分脉,下面却没有合脉,也就是没有形成类似金鱼水那样的界合(一种风水上认为能界定穴位的水流形态),就被认为是雌雄换度,属于不得水,是不符合风水法度的,被视为雌雄失度的一种情况。

龙虎护胎与漏胎的概念

护胎的含义:在风水中,“胎”指的就是穴位。如果左右两边的山势(即龙虎砂)能够很好地包藏住穴位,就叫做护胎,这是一种理想的风水格局,意味着穴位得到了很好的守护和庇护。

漏胎的情况:如果左右两边的山势不能延伸覆盖过穴位,没有起到完整的包藏作用,就被称为漏胎,这在风水上被认为是不好的情况,可能会导致穴位的气场不稳固等问题。

原文:

可喜者,龙虎身上生蜂。

可恶者,泥水地边寻穴。

出身处,要列屏列嶂。

结穴处,要带褥带裀。

原注:既得龙虎护胎,又贵乎龙虎身上耸起高峰,方为全美之地。秘要云:龙边卓笔入云霄,金榜占前头。虎上高峰似顿笔,新任作官邮。无脉卑湿处谓之泥水穴,葬之者必主绝祠。

龙身发行处,要背后耸起高山,如屏风之列,护龙而来,即是贵龙也。穴有余气谓之裀褥,主旺人丁。神鉴歌云:山无余气子孙稀是也。

怹烎地理解读:这部分风水内容主要讲述了风水格局中一些吉利与不吉利的特征,以及龙身与结穴处的理想形态要求:

龙虎砂与泥水穴

龙虎生峰为吉:当有龙虎砂护胎时,若龙虎砂上还能耸起高峰,会被视为极为理想的风水格局,是完美之地。如《秘要》所言,龙边若有高耸入云的山峰如卓笔,预示着家中子弟能在科举金榜题名;虎边的高峰像顿笔,寓意家中会有人新获官职。这种观点认为龙虎砂上的高峰能为家族带来荣耀和富贵。

泥水穴为凶:在没有龙脉、地势低且潮湿的地方所寻的穴位,被称作泥水穴。风水观念认为,葬于泥水穴会导致家族绝嗣,这体现了风水对穴位选址地势和龙脉状况的重视,强调了不恰当选址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龙身与结穴处的形态要求

龙身出身处列屏列嶂:龙身开始延伸行进的地方,背后若能耸起高山,像屏风一样排列,护送龙脉前行,这样的龙就被视为贵龙。列屏列嶂的高山被认为能增强龙脉的气势,为风水格局增添贵气,反映出风水对龙脉起始处山脉形态的重视,认为这种形态能为整个风水格局奠定良好基础。

结穴处带褥带裀:在结穴处,若有余气延伸,就形成了所谓的 “裀褥”。风水理论相信,结穴处带有裀褥,会使家族人丁兴旺。《神鉴歌》提到“山无余气子孙稀”,从反面说明了结穴处余气(裀褥)对家族繁衍的重要性,体现了风水对结穴处微观环境特征与家族运势关系的认识。

师之语:可喜者,青龙白虎身上又生山蜂。可恶者,泥水地边还寻穴。龙脉出身处,要列屏列嶂以护龙。结穴处,要带褥带裀,有此说明穴有余气,人丁兴旺。

图片

原文:

当求隐显之亲疏,仍审怪奇之趋舍。

犀角虎牙之脱漏,名为诉告之星。

骊珠玉几之端圆,即是贡陈之相。

原注:董氏谓左右之砂,亲疏为显,不风者为隐。相向者为亲,相背者为疏,观砂之法,无分隐显,俱要有情,相亲相向而不背,斯为美也。怪奇亦左右之砂,生****奇万状。审其端正员净者,越之倚斜破碎者舍之。

登穴所见之形尖利,如犀牛角虎牙之状,名曰闻讼之星,必主狱讼刑害之祸。否则口舌是非,或出军匠逃移,终非吉也。若逆水生上,弯抱有情,如牙刀者反吉。珠几朝拱有情,即是进贡戏陈之象为吉。

图片

怹烎地理解读: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关于风水勘察中对砂的观察要点及不同砂形的寓意,具体如下:

隐显亲疏与怪奇趋舍

隐显亲疏:董氏认为,风水中左右的砂,明显能看到的为显,被遮挡不太容易看到的为隐;朝向穴位的是亲,背向穴位的是疏。观察砂时,不论隐显,都要与穴位有情,相互朝向而不背离才好。

怪奇趋舍:左右的砂有时会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形状,对于那些端正、圆润、干净的砂要取用,而对于歪斜、破碎的砂则要舍弃。

犀角虎牙与骊珠玉几

犀角虎牙:站在穴位上看到形状尖利如犀牛角、虎牙的砂,被称为 “闻讼之星”,会带来狱讼刑害、口舌是非等灾祸,或者导致家中有人成为军匠甚至逃亡迁徙,一般不吉利。但如果是逆水而上且弯抱有情形如牙刀的砂,则反而为吉。

骊珠玉几:如果有像骊珠、玉几一样圆润的砂朝拱穴位且有情,这是进贡呈献的吉祥之象,被认为是吉利的风水格局。

师之语:见者为显,不见者为隐,相向者为亲,相背者为疏。不论显隐,皆要相向不要相背。要圆正之砂,不要破碎之砂。砂形如犀角虎牙,主狱讼为诉告之星。砂形端圆如丽珠玉几,是进贡献陈之象为吉。

原文:

亦有穴居水底,奇脉异迹。

更有穴在石间,搏龙换骨。

水底必须道眼,石间贵有明师。

岂知地理自有神,谁知桑田能变海。

原注:水底之穴甚难寻,究其必是来龙雄脉气盛,忽遇横水迫界,气沈深渊大泽,穴生水底,道眼知之。石间之穴未易言,必是来龙顿挫,多搏星峰,或石山剥换土山,土山搏换石山,上石下土,气脉自下而上,自里而表,特以天然土穴结于石间。惟法眼者识之,故杨公云:也有穴在大石间,也有穴在深渊里。

水底之穴,必须神而知之,默契山川之录者可扦。石间之穴,贵得学而知之,洞达山川之精者可辩。

地理之事,隐显之迹,变化之机,若有神马以主之。倘虽得吉地,苟非其主,必有神物变异,以致反吉为凶。或被洪水冲荡,或山崩地裂,或原有阴砂交锁,今被开通,有沧海桑田,陵谷变通之类也。

怹烎地理解读:这部分风水内容主要讲述了水底和石间两种特殊穴位的情况,以及风水的变化莫测与神秘性:

水底与石间的特殊穴位

水底穴位:水底的穴位极难寻觅,其形成原因是来龙的龙脉气势雄盛,突然遭遇横向水流的强烈阻隔,使得龙气下沉至深渊大泽之中,从而在水底形成穴位。只有具备“道眼”,即对风水有极高悟性、能洞察山川隐秘的人,才能发现这类穴位。

石间穴位:石间的穴位同样不易察觉。它通常是龙脉在行进过程中,经过多次起伏顿挫,频繁变换星峰形态,或者是石山与土山相互剥换(如石山变为土山,土山变为石山),气脉从下往上、从里到外运行,最终在石间形成天然的土穴。只有具备法眼,即精通风水、能洞悉山川精髓的明师,才能辨识此类穴位。杨公所说“也有穴在大石间,也有穴在深渊里”,正是对这两种特殊穴位的概括。

寻找特殊穴位的关键

承接上文,强调水底的穴位,需要凭借天赋的灵性和对山川奥秘的默契感知才能确定其位置并进行扦穴(选定穴位下土安葬);石间的穴位,则贵在通过后天学习,对山川风水的精妙之处有透彻理解的人才能辨别。这表明寻找这两种特殊穴位,既需要天赋悟性,也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

风水的神秘与变化

风水之事,其穴位的隐显踪迹、地理环境的变化机缘,仿佛都有神灵暗中主宰。即使寻得吉地,如果不是合适的主人,也会有神异的事情发生,导致原本吉利的地方反而变为凶险之地。比如可能遭遇洪水冲荡、山崩地裂,或者原本起到交锁作用的阴砂被破坏开通,出现沧海桑田、陵谷变迁之类的变化。此段体现了古人对风水神秘性的认知,以及风水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变化无常的观点。

师之语:水底之穴,必是脉雄气盛,忽遇横水迫界气沉而成。石间之穴,必是来龙顿挫,土石互相博换而成。水底必须道眼才能看得出,石间贵有明师才能辨认。岂知地理自有神灵主持,谁人知道桑田能变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 下一篇:没有了